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运营 查看资讯

穿山越岭“移”网相随――浙江移动全力护航杭温高铁信号升格

穿山越岭“移”网相随――浙江移动全力护航杭温高铁信号升格


作者:C114通信网  类别:[ 运营 ] 2024-09-06 17:25:01  来源:C114通信网  


9月6日,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以下简称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西至温州北最快1小时27分可达,杭州与温州以及沿线城市迈入了“省域1小时交通圈”。

为确保乘客在旅途中能够享受到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浙江移动集中优势资源投入高铁5G专网建设,圆满完成杭温高铁移动信号覆盖,让乘客出行时移动信号更加畅快无忧。

几十次的实地勘察,几十次的专题会议,多轮方案的精心打磨与优化……杭温高铁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千米每小时,对信号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为确保规划的科学严谨与周密细致,浙江移动确立了以“专网专用”为核心理念,沿高铁线路布局660个基站,其中,杭州段46个站点,金华段368个站点,台州79个站点,温州段167个物理站,已基本全部完成站点开通。根据实景测试,杭温高铁沿线移动网络覆盖率在98%以上,4/5G用户在全过程中都能稳定占用网络,5G网络下行速率最高可达718.3Mbps,上行速率最高可达132.5Mbps,可以充分满足高铁运行过程中乘客上网需求。

穿山越岭,凌晨施工,如何成功开通660个基站?

要想实现像在家里一样玩手机,首先,要解决高铁沿线手机信号的覆盖问题。

信号不是凭空出现的,有信号,就必须要有信号发射台,也就是基站。

“高铁基站和普通基站的建设不同,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浙江移动网络工作人员周红刚表示,“单单选址,就有很多讲究。”

据介绍,在选址上,为了实现信号的均衡和无缝覆盖,要分不同的场景进行选择。高铁要穿山越岭,有隧道,有高架桥,信号覆盖的场景极其复杂。。

“另外,基站离铁路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距离太远了信号覆盖弱,加上车体本身的损耗,无法满足手机信号强度的要求。距离太近了,会出现‘塔下黑’现象,反而信号覆盖不好。”同时,基站的选址还需要考虑对高铁运行的影响,避免对列车行驶造成干扰。

据周红刚介绍,一般来说,基站到铁轨的距离应该控制在200米以内为宜。基站铁塔的高度,在基站到铁轨的距离100米-200米的情况下,天线挂高15米左右最佳,使得信号的主覆盖区域与列车的车窗齐平,确保信号覆盖的质量。

除了要克服施工方案的高难度,对浙江移动的网络工程师来说,更艰苦的是要克服杭温高铁信号覆盖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

在高铁建设和试运营期间进行基站建设,需要考虑传输光缆、电力、高铁建设进度等各个因素,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高铁试运营的影响。因此,施工的时间窗口大多都在没有高铁运行的时候,基本是在凌晨的时间段,这要求网络施工人员们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有一晚,已在家休息的温州移动网络工程师阮盛臻接到通知,当晚11点可以开始施工,准时到站。阮盛臻回忆,当时整体进度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在后半夜施工是常有的事。所以团队成员都很快到站开始施工,并及时处理好所出现的问题,一直到凌晨3点。“我们都是主张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能把问题拖到第二天的凌晨。”

60%是隧道和桥梁,地形复杂多变,如何解决连续覆盖难题?

据悉,杭温高铁的全线路隧道占比超60%,浙江移动前期从漏缆选型、信源布放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网络优化工作。目前作为感知瓶颈的隧道场景性能较其他线路隧道网络性能提升50%以上。可以说,杭温高铁的乘客在穿山越岭的旅途中可以放心使用网络,不会明显感觉到网络切换的困扰。

那么,隧道中又是如何保证信号覆盖的呢?

杭温高铁场景中面临穿损大、车速快、用户密度高、山体阻挡严重等挑战,仅就温州来说,杭温高铁温州段全长66.7公里,共有21座隧道、30座桥梁,桥梁隧道占比高达94.5%,意味着大部分基站需要建设在桥梁附近和隧道口,而非传统的地面建设,对基站的选址、安装和维护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通信网络的建设、优化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此浙江移动灵活运用小区连接合并、壁挂“漏缆”等创新技术手段,成功破解了多隧道与长隧道区域信号覆盖的难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壁挂“漏缆”的方式可解决长隧道信号覆盖问题。跟普通电缆不同的是,这种电缆在金属屏蔽层的外导体上周期性地开有一定形状的槽孔,所以又称为开槽电缆,相当于连续发射无线信号的小天线。“漏缆”一般铺设于高于轨面2.1米和2.6米的洞壁上,刚好与飞驰的高铁车窗上下沿对齐,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有效地发射出去再接收进来。

温州移动永嘉分公司网络工作人员李锡山表示:“我们针对温州山多隧道多的环境特性以及高铁线路穿越不同的地形地貌,铺设漏缆等专用设备,在各隧道口建设宏微站51个、隧道内室分站点116个,共167个5G基站,有效解决了包括山区、溪流等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覆盖难题,显著提升了4/5G网络的连续覆盖能力,确保高铁沿线及隧道内的高速、稳定通信服务”。

杭温高铁的基站建设正值酷暑,为了方案的落地,浙江移动杭温高铁网络建设突击队的工作人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连续多日超40℃的高温下,隧道内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李锡山记得,有一天,他带领团队在一座高难度桥隧结合部进行基站设备工艺验收和设备调测。只一会儿功夫,大家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气喘个不停,因为身体不适他忽然晕了过去,好在同事们紧急赶来救助,喝一口水,缓过神后,他又继续投入到了验收调测工作中。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浙江移动杭温高铁网络建设突击队针对高铁建设进度的特点,协调资源,优化方案,采用了设备、光缆、电力等整体条件先行建设具备、再批量集中开通的方式,既缩短了开通整改周期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不掉线,不卡顿,如何克服基站间信号切换难题?

要想手机通话不掉线,上网不卡顿,除了保证信号覆盖外,还需解决不同基站信号间频繁切换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了两项技术”浙江移动网优工程师阮盛臻说。

首先,是专网方案组网,通过创新采用高铁数字孪生技术,引入新型高性能设备和天线,打造5G专网,实现高铁沿线的基站就只为高铁上的乘客服务,不与其他基站进行信号切换。

其次,是小区合并技术,简单讲就是将高铁沿线的基站合并起来,一般来讲4到6个基站合并成一个小区,这样一来,以前500米就需要切换一次服务小区,变成2到3km切换一次,大大地减少了切换的次数,确保旅客在旅途中能够享受到稳定连续的网络服务。

此外,浙江移动还特别在沿线的高铁车站建设了多个5G室内分布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了车站区域的网络覆盖质量与用户体验。

在温州,其北站车站总建筑面积57443.5平方米,可容纳旅客2500人,是典型的高密度高流量重点场景,且站房天花板的茶花造型、双曲面开缝式铝板结构、竖明横隐式玻璃幕墙都将对信号产生影响。为保障用户容量需求及速率感知,温州移动在温州北站以合并组合方案实现站场信号的立体式覆盖,进行了全面的信号强度测试,通过模拟高铁高速运行的场景,不断优化调整信号覆盖方案,力求在高铁飞驰的每一刻,都能为乘客提供稳定、流畅、高质量的通信体验。

此外,浙江移动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控和维护机制,对杭温高铁的移动网络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维护。一旦发现任何信号异常或网络故障,技术人员将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乘客的通讯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用户至上、服务第一”,浙江移动不断优化和提升高铁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以更优质、便捷、高效的数智服务,服务民生、惠及万家、赋能百业。


微信扫描二维码

发表您的评论吧

相关阅读